2025年3月19日下午,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教授兼系主任龙惠珠教授应邀在国教楼15楼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中国古代文献中翻译‘记载’的意识形态分类研究”的讲座,讲座由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旭教授主持,吸引了外国语学院多位教师及众多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龙惠珠教授以百子柜照片讲起,形象地引出本次讲座的研究话题——小落脚,深挖掘。随后,龙教授对“译”(interpreting or interpreters)与“重译”(relay interpreting)两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强调其与现代汉语之内涵差异;并给出数据来源,如汉达文库等。龙教授通过对大数据的筛选、阅读与分析,得出了中国古代文献中“译”与“重译”的四重特色,即个别口译员的具体成功、口译活动的直接影响、长期口译与朝贡展示、同化与吸收非汉民族文化,并分别从《后汉书》《宋书》《三国志》《何承天集》《南齐书》等史料中,选取外交文本进行讲解。龙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华夏古籍中对翻译者口译能力的忽略,这有助于帮助学界同仁和与会师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口译史。
讲座开展期间,现场气氛活跃,互动环节精彩纷呈。与会师生就“通”的古代释义、continuum的汉语译文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提问环节,戴兴伟老师对“重九译”的英译与龙教授进行商榷,陈曦同学就对译与重译之间的关系进行提问。龙教授的反馈与解答同样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兴趣。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大家对“译”与“重译”的理解,也为翻译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初审:钟小玲 复审:吕雅芬 终审:覃慧敏)

(主讲人龙惠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