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台湾“中研院”欧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单德兴教授受邀于国际教育综合1505报告厅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六译并进、英华并茂的翻译家:余光中先生的翻译志业”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旭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开场,单德兴教授以“四臂观音”(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和“三者合一”(作者、学者、译者)生动概括余光中先生的文学生涯,指出余光中先生的翻译成就常被其在诗歌与散文领域的耀眼光芒所掩盖,学界对他在翻译领域的杰出贡献关注不足。单教授由此切入,详细阐述余光中先生“六译并进”(做翻译、论翻译、评翻译、教翻译、编译诗选集、提倡翻译)的独特轨迹,凸显其 “英华并茂”的文化视野。
单教授梳理余光中先生的翻译实践,列举其涵盖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与评论等多种文类的译作,彰显余先生在翻译领域的广度与深度。他还引用余光中先生诸多翻译评论观点,如“理想的译者正如理想的演员,必须投入他的角色,到忘我无我之境”“翻译是一种逼近的艺术”“译无全功”等,展现余光中先生对翻译事业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特别援引余光中先生“读者顺眼,观众入耳,演员上口”的戏剧翻译原则,阐释余先生对戏剧翻译的独到看法。
除翻译实践与评论外,单教授着重介绍余光中先生在翻译教学与推广方面的贡献。余光中先生教授翻译课程时,采用如王尔德喜剧台词即时口译练习等独特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提升翻译能力,深受学生喜爱。在翻译推广上,他积极参与各类翻译比赛的评审工作,为发掘和培养优秀翻译人才贡献力量。
讲座尾声,单教授强调翻译贯穿余光中先生文学生涯,其从翻译中汲取的养分滋养了文学创作与评论,然而研究余光中翻译的人较少。基于此,单教授列举余光中翻译研究议题,鼓励与会师生深入研究,拓宽余光中研究的学术视野与方法。
提问环节,何云燕老师就两岸比较文学教学方法对比进行提问,刘芙蓉老师就余光中先生翻译与创作如何相互影响提出自己的困惑,单教授的解答与反馈引发现场热烈反响。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增进了在场师生对余光中先生翻译事业的了解,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思路。最终,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初审:肖志兵 复审:吕雅芬 终审:覃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