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平台聚合助手”研究团队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英语教学资源聚合平台 V1.0》,该平台同步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此平台聚焦“教师操作繁琐、学生多端切换、资源割裂”三大痛点,为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民大方案”。

调研先行:327 份学生、22 份教师问卷精准勾勒师生需求“画像”
项目指导教师谭敏冬老师介绍,为深入了解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现状,团队针对大二 350 名学生和大学英语 22 名任课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 327 份。同时,为获取更详细、深入的信息,团队还对 6 名教师和 20 名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
通过调研发现,师生普遍反映大学英语教学中所使用的多个平台存在严重的不兼容问题。教师在备课、发布任务以及统计成绩时,需要登录不同的系统,操作流程繁琐且效率低下;学生则需记住多套网址和账号密码,在不同平台间来回切换,不仅增加了操作负担,也提高了管理成本。
基于上述调研结果,团队将问题精准锁定在“平台兼容性差、功能冗余、操作链路长”三大症结上,并据此提出了“整合 - 优化 - 简化”的设计思路,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功能、简化操作流程,解决现有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
跨界组队:人工智能+英语专业“跨界组合”
项目团队采用跨界组队模式,由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董文玉、蒙佳丽同学和人工智能学院陈宇扬同学共同组成,外国语学院谭敏冬老师担任指导教师。这种跨学科的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了不同专业的优势。
其中,人工智能学院团队成员凭借其专业技术,负责平台的架构设计与算法优化,确保平台在技术层面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英语专业团队成员则聚焦于教学场景与资源内容,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平台提供符合教学需求的内容和功能设计。双方共同讨论,完成了需求分析和原型设计,确保平台既具备先进的技术支撑,又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
软著落地:教学成果走向可复制、可推广
2025 年 6 月 6 日,项目组设计研发的平台顺利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成功取得软件著作权。这一成果标志着项目在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为助力师生快速上手使用该平台,并推动平台在学校范围内乃至更大范围的推广复制,项目组还精心撰写了《英语教学资源聚合平台设计与使用说明书》。该说明书详细介绍了平台的设计理念、功能特点以及使用方法,为平台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此次外国语创新创业团队发布的英语学习平台聚合助手,不仅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为教学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相信在未来,该平台将在更多学校得到应用,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