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至19日,我院外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负责人张旭教授率队参加第八届中国翻译史研究专家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与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翻译史论丛》编辑部等单位协办。
研讨会上,张旭教授应邀做大会主旨报告“区域翻译史研究:现状、问题、方法与出路”,系统构建了区域翻译史的理论体系。该报告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揭示了当前区域翻译史研究中史料挖掘尚显不足、研究对象相对模糊、理论视角仍显狭隘等问题,强调未来需整合翻译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翻译史研究体系。

张旭教授做主旨报告
李学宁教授应邀做题为“基于《壮汉英词典》的壮语形容词极性类别标注研究”的主旨报告,聚焦状语形容词极性类别标注,以《壮汉英词典》为基础,针对现有词典未区分形容词褒贬及强度的缺口,提出将英语高资源的“正/负/中立+强度值”体系迁移到壮语形容词条的标注中。

李学宁教授做主旨报告
此次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的会议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张旭教授、李学宁教授、肖志兵副教授、覃斌健博士以及多位博士生到会,积极参与各平行论坛,开展学术交流。

肖志兵副教授主持分会场研讨

翻译研究团队合影
会议期间,张旭教授还接受了陕西卫视采访。张旭教授认为翻译史研究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学术桥梁,更是解码多元文化交流密码的密钥。中国是一个翻译大国,翻译历史悠久。在新的时代,讲述中国故事,是当代学者应该做的事情。

张旭教授接受陕西卫视采访
我院是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办有会刊《翻译史论丛》(半年刊)。张旭教授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翻译史论丛》主编;李学宁教授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肖志兵副教授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凭借国家二级学会、广西翻译协会、中国翻译文献整理研究中心、《翻译史论丛》等优质平台的有力支撑,我院在翻译史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产出了丰硕成果,现已成为国内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力量。我院将继续发挥翻译史研究专长,推动翻译史研究从单一学科探索向跨学科融合发展,持续扩大我院在翻译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初审:肖志兵 复审:吕雅芬 终审:覃慧敏)